发布时间:2025-04-05 07:29:54 来源:国内新闻网 作者:红豆
哪些城市可以买,哪些城市还具备升值潜力,想买房的伙伴扫描下方二维码,我会在私域直播里告诉大家! 正文 惊心动魄的一周,终于进入尾声! 市场关注的三大悬念,也在这周相继揭晓: 老美那边,川普赢得大选,美联储第二次降息,通胀预期再起。 我们这边,人大常委会今天结束,终于等来了万众期待的财政增量方案!01 此前,市场预期这次财政方案会包括化债、发行特别国债注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债收储存量房和土地、刺激消费等等。 而且每一项都对应有数字,看上去和真的似的。 不过,这次发布会的结果,显然有些让人“失望”。 失望的点在于,除了“化债”明确了规模是10万亿,其他领域只是用一句“正在推进中”带过,并没有对应的刺激规模和具体进度。 也许是看最近股市和楼市有些过热,故意留个悬念到后面。毕竟,预期一下子拉的太慢,招都出完,后面反而容易被动。 既然“化债”是重头戏,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化债”是什么?为啥财政蛋糕的大头要给到“化债”? 最近两年,“化债”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大家都知道它很重要,但因为理解门槛太高,很少有人明白是什么意思。 简单讲讲里面的逻辑。 这么说吧,当下的中国,面临着一个亟待处理的烂摊子。 那就是以前地方城市过于依赖投资拉动GDP,而这些投资多数是靠政府借钱实现的。 这里就催生了很多政府债务,而且很多是没有纳入预算体系的,是隐性的、高利率的城投债,风险很大。 房价上涨时,这些债务可以通过卖地消化或担保;可现在地不好卖了,问题就变得棘手起来了。 这部分债务有多少呢? 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达到了14.3万亿!占到全年GDP的11%! 这些隐性债务,不但束缚了地方财政,也是我们经济体系里的一个“暗雷”。 所以,必须要“化债”,怎么个化法? 如果你觉得“化债”是把债务消灭,那就大错特错了。 恰恰相反,“化债”的方式,是借更多的债,用新债去换旧债。 举个例子,某县城旗下的城投公司借了几个小目标,建了个文旅城。 然后,把这笔债务包装成一个地方ZF担保的信托产品,卖给投资者。 结果,项目烂尾了,产生不了现金流,没办法还本付息了。 咋办? 当然是地方ZF兜底啊,本来就紧巴巴的地方财政,还得节衣缩食还本付息,这下更难了。 现在,“化债”一出,方法来了。 地方城市的债务是有上限的,就像孙悟空给唐僧画的一个圈,只能在圈内活动。 现在,中央等于给地方开了绿灯,把圈往外扩了,这就更有利于地方实现债务腾挪的空间。 扩多少? ——10万亿! 其中6万亿的债务限额,分三年落地,再加上连续5年每年8000亿的专项债。 落地后,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余额会从14.3万亿下降到2.3万亿,压力大大减轻! 最终的效果,就是举债的天花板打开了,钱流动起来了,利息也变低了,隐性债变成显性债了,流通链条上的员工也慢慢拿到钱了。 以后,地方城市投资也会更加规范了,经济的运行效率会更高。存款利率不断走低,中产阶层如何实现资产增值保值,可以看文章02 要搞清楚一点,单就化债来说,是缓解流动性,并不是印钞大放水。 因为,这个过程并没有增加货币的投放,只是地方城市发债,由市场上存量的钱买单。 不过,化债的过程,一定会伴随着抗击TS,实现通胀。 前面说了,所谓“化债”,不是让债务消失,反而是把债务天花板打开,让政府加杠杆。 在普通人的眼里,债务是一种负担,恨不得避而远之。 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债务是好事,它可以创造信用,信用创造出钱,经济和信心也会跟着活跃起来。 过去我们看到的很多问题,比如投资下滑、地方公务员发不出工资、罚没收入飙升,都和地方债务压力有关。 现在,债务上限提升了,地方城市得到输血了,这些问题都会慢慢迎来变化,最终传导到企业家的信心和居民收入。 说到这大家可能也明白了,债务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移。 最终加杠杆是永远的答案,居民加不动杠杆了,政府就得站出来,创造货币,推动通胀和繁荣。 对比海外,我们的政府杠杆率空间是很大的。 美国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开始猛加杠杆,量化QE,政府杠杆率从61%上升到了118%,相当于企业和居民身上的杠杆,转嫁给了政府。 日本也是同样的道理,90年代日本政府猛加杠杆,拉动投资和出口。甚至把利率降到0,政府兜底一切经济活动,日本政府杠杆率飙升到250%! 2023年末,G20国家政府的平均杠杆率118%,连印度都超过80%以上。 我们呢? 中央+地方+隐性债务,总和才67.5%,向上空间很大。 所以,化债的终点一定不是把债务抹除,而是用更优质的资产和更合理的需求(比如民生、医保)承接更大的债务,推动经济扩张。 这次化债,更多的是把地方债务规范化、纪律化,隐性债务的风险化解后轻装上路。 这条路,也不可能完全依赖地方城市,中央一定也会出力。 虽然这次没提中央增发国债的具体数额,但这件事一定是大势所趋,后续必然会推动。 前阵子央行启用的买断式逆回购、包括这次财爸暗示明年会提升赤字空间,大概率就是在为将来中央增发国债铺路。中央即将带头加杠杆,楼市将如何演绎?我们基于居民杠杆率和库存等关键数据,对20个超特大城市进行了梳理,具体可以看文章03 最后,强调一下,化债,不是本轮政策的终点。 接下来,货币口必然还会继续降息,财政口针对房地产和消费相关的方案,也正在路上。 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我们会看到更多杀招浮出水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