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5 08:04:46 来源:每日焦点网 作者:无痕
1961年9月19日,彭德怀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提出要到各地农村去做调查研究,请求中央允许他“先去湖南故乡搞三个月,了解农村情况;冬天回北京住一段时间,明年春天再去太行山一带”。他的这个请求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10月30日,彭德怀一行从北京出发,11月3日到达故乡——湘潭县乌石大队彭家围子。那些日子,从清早直到日头落山不断有人来访,先是近处的,然后是附近几个公社的,邻近几个县甚而远到长沙,都有人闻讯赶来。11月初的十多天,彭德怀除在本村作些访谈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接待前来看望的群众。那些天前来探访的人多达两千余人次。这种场面,完全出乎当地党组织的预料,想不到罢了官、挨了批的彭德怀竟然还有这样大的吸引力,连忙派人四处劝阻,方才挡住了不少来访者 。不少人在叙说中,把从1958年到1960年各生产队粮食产量、口粮分配实情,都一五一十地说给彭德怀听。交谈中,大家倾心诉说,坦 诚无忌,使彭德怀几年的郁闷得到宽慰,不过把他也累得够呛,他忍不住就从自己衣袋里掏出5元、10元或20、30元接济一下,暂渡难关。他当然知道,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表示一点心意而已。11月8日,碧泉公社红星生产队四位妇女来见彭德怀,说她们生产队原定基本口粮是300斤,因减产现只给148斤,现已用去75斤,其余口粮要到明年2月才能发给,这不是要人饿死吗?彭德怀要随去的秘书金石立即去调查,那里确有约五分之一的人家已经断了口粮,接不上下顿饭了。夜深了,来访的人散去,彭德怀在屋里一会儿坐下, 一会儿站起,焦躁不安。几天来,他一直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此时,终于忍耐不住:“北京尽听这样好,那样好,有人就是当官做老爷,不下来听听看看!”“现在有人吃不上饭啦!我们对得住群众吗?”“有人还是报喜不报忧,我回去要报告中央,我不怕!”彭德怀不怕,但他的秘书和随行人员却止不住内心一颤,不由得想到了庐山会议,彭老总所遭受一切的厄运的根源——就是为了农民发声。彭德怀先后去了3个大队深入进行调查,总是坚持走路,有时一天要走30里,加上在调查中走来走去,实际上足有四五十里路,随行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无不钦佩这位64岁的元帅。他用自己的笔,记下了一串串亲自查访到的、确实可信的数字和大量事实,就此写出五个极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回到北京后,他同随行秘书一起忙碌地整理材料,将五份调查报告送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请他转呈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但彭德怀这封呕心沥血的信,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影响,起码毛泽东并没有想见他的意思。直到4年后,毛泽东才又想起了这个“敢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1965年9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和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乔明甫,代表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同彭德怀谈话,提出中央决定派他去大三线任第三副总指挥。彭德怀对此毫无思想准备,沉默片刻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应服从分配,但我是犯了错误的人,说话没有人听,说错了人家怀疑,说对了人家也怀疑,还是到农村去锻炼,做些调查更好。”谈话进行了两个小时,彭德怀仍然没有接受去三线的任务,随后彭真向中央报告彭德怀的意向 。9月21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又写了一封短信,请求允许他到农村去。毛泽东收到彭德怀的信后,决定于9月23日亲自同彭德怀谈话,并请刘少奇、周恩来(因临时有外事活动,未到)、邓小平、彭真也来参加。当彭德怀走到中南海颐年堂门口时,毛泽东已在门口等候了。彭德怀悲喜交加,上前与毛泽东紧紧握手。毛泽东注视着彭德怀黑瘦的满是褶皱的面庞和斑白的双鬓,说:“几年不见,你显老了。”彭德怀勉强露出笑容答:“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毛泽东说:“你这个人有个犟脾气,几年也不写信,要写就写八万言。”接着,两人拉着手走进了颐年堂。彭德怀控制住了情绪,心平气和地向毛泽东解释不愿去三线,向往农村的缘由。毛泽东说:“现在要建设大三线,准备战争,按比例西南投资最多,战略后方也特别重要,你去西南区是适当的,将来还要带些兵去打仗,以便恢复名誉。”谈到庐山会议问题,毛泽东说:“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是历史了,现在看来,也许真理在你那边。”彭德怀听了这句不同寻常的话,心中升起一线希望。但对于去大三线,他还是不愿接受,表示:“我搞工业是外行,完全无知,政治上也不好做工作,还是去边疆搞农业更适宜。”谈话中,刘少奇、邓小平、彭真也都在做说服彭德怀的工作,希望他去大三线接受新的考验。最后,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彭德怀同志去西南,这是党的决定,如有人反对,要他同我来谈。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是真心诚意的。”接着,毛泽东又谈起了往事:“对彭德怀同志的看法应当一分为二,我自己也是这样。”毛泽东停顿了一下,点上一支烟后,继续说道:“在立三路线时,3军团的干部反对过赣江。彭老总说要过赣江,一言为定,就过了赣江。在粉碎蒋介石的一、二、三次‘围剿’时,我们合作得很好。反革命的‘富田事变’,写出了三封挑拨离间的假信,送给了朱德、黄公略和彭老总三人,彭老总立即派人把信送来,3军团前委还开了会,发表宣言反对富田事变。在反对张国焘分裂的斗争中,彭老总也是坚定的。解放战争在西北战场的成绩也是肯定的,彭老总用那么一点军队,就打败国民党胡宗南等那样强大的军队,这件事使我经城楼上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发布命令常想起来,在我的选集上还保存着彭老总的名字,为什么一个人犯了错误,一定要否定一切呢?…… ”这场集体谈话进行了五个半小时,彭德怀终于接受了去西南的决定。10月6日,总书记邓小平邀彭德怀到中南海怀仁堂再次见面,要彭德怀为去西南工作先做一些准备,并说:“业务上大家都是外行,政治上照主席的指示办,要互相信任。”彭德怀带着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的热情支持,怀着“真理也许在你那边”的宽慰和未予平反的不安心情,准备离京赴任,这年他已经67岁了。通过这次谈话,我们可以看出来,毛泽东这么多年来,心里一直是惦记着彭德怀的。虽然他们之间有很多误会,也有很多不满,但毛泽东还是尽可能客观地对待彭德怀,并没有忘记彭德怀曾经的功绩和对他的支持。而且,通过安排彭德怀去西南建设三线,是为了“将来准备带兵打仗,以便恢复名誉”,也足以看出,毛泽东这是在为彭德怀的平反做铺垫。或许,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战友深情吧!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